FOOTBALL

足球王者
2020.10.08 Thu

裹足不前-台灣不如轉戰大洋洲? 

 
文/傑拉德
 
「在多種不平等之間追求平等的人,追求的不過是荒謬。」西方哲學家史賓諾沙 (Baruch Spinoza) 早在十七世紀,已經看透了世情。體育賽事強調公平競技,但國家「轉籍」從來跟公平風馬牛不相及,位於大洋洲的澳州如今加入了亞洲足協,促成更多高水平較量,間接和直接提升國家隊實力,台灣不妨也這方面思考更多對策。筆者多年前已曾撰文提出,台灣是否能轉戰大洋洲,這次重提舊事,與大家再次分享一下心得。
 

自 2005 年開始,澳洲加入了亞洲足協。(美聯社)
 

 台灣足球是有進步 但真的足夠嗎?
 
台灣足球近年的進步有目共睹,惟本土聯賽目前仍處於業餘水準,難在國際大賽取得突破性佳績,單靠推動聯賽職業化來「衝出亞洲」,期望在全球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取得一席位,恐怕也是天方夜譚。誠如香港、新加坡等地早已設立職業聯賽,惟至今仍未嘗過出席世界盃決賽圈的滋味,其中筆者出生地幾年前更把聯賽升級為「港超」,但代表隊成績不進反退,令人唏噓。
 
一個地方要提升足球的水平,除了職業化外,同時需要良好青訓及優秀教練等,缺一不可,就算基本條件齊全,管理足球的機構 (台灣就是中華民國足球協會) 也要想辦法增加晉級世界盃決賽圈的機會,旨在吸引更多人留意這運動,同時藉此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
 

 國家也能轉籍?! 還真不少 
 
要打進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談何容易?然而,「轉籍」無疑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途徑。球員可以轉會或改變國籍,國家隊也有轉籍的個案,而且不在少數,例如位於西亞火藥庫的一個國家──以色列。以色列立國於 1948 年建國(或稱復國),因國土位於亞洲版板塊,1954 年自動成為亞洲足協的一份子,兩年後參加了首屆亞洲盃,並在主辦城市香港取得亞軍,1964 年更上一層樓,以東道主身份勇奪得冠軍,稱霸亞洲。
 
1970 年,以色列歷史性取得世界盃決賽圈席位,迄今也是唯一一次。因政治、宗教等不同因素,以色列自建國後一直被阿拉伯世界抵制,1967 年更爆發「六日戰爭」,作為戰勝國,更被整個中東排斥、孤立,因而在 1974 年被逐出亞洲足協。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以色列「改投」大洋洲足協門下,1978 年世界盃資格賽仍然參加亞洲區,卻被編列「東亞」賽區,最終被太極虎韓國吞噬,無緣晉級。1982 年世界盃資格賽,以色列轉為出戰歐洲區,小組賽與蘇格蘭及北愛爾蘭同組,敬陪末席。
 
1986 年世界盃起,他們正式參加大洋洲區資格賽,1990 年首獲附加賽資格,惜敗於當年球星如雲的南美黑馬哥倫比亞。然而,這次「轉籍」就是後來加入歐洲足協的契機,並在4年後「入歐」成功,1994 年正式以會員身份征戰世界盃資格賽,亦因如此,當地足球水平慢慢步向上軌道,目前實力也超越了大部份亞洲國家,首屆歐洲國家聯賽更取得升級資格,本屆起挑戰「B級」聯賽。
 

 除了以色列大玩轉籍升等外 哈薩克也是一例 
 
轉籍歐洲,以色列並非唯一,還有領土完全處於亞洲哈薩克。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哈薩克於1991年獨立,自然加入了亞洲足協,惟經歷了兩屆資格賽後,忽然在 2002 年宣布「入籍」歐洲,當時評論認為與其產油國身份有關,歐洲大陸需要更多石油輸出國加盟,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
 
目前看來,哈薩克加入歐洲後,實力未見大提進,很多亞洲國家都有力一戰。記得 2020 年歐洲國家盃資格賽,他們在小組賽不過排名倒數第二,略高於超級魚腩聖馬利諾,但曾爆冷擊敗蘇格蘭,算是近幾年驚喜之作。
 

 最強轉籍國澳洲 北上走跳亞洲 
 
毫無疑問,讀者最熟悉和最具爭議的「轉籍」國家,實非南半球的袋鼠兵團澳洲莫屬。地理上,澳洲在南半球,也是長期的大洋洲霸王,曾經在亞洲混合出戰 1974 年世界盃資格賽時力壓韓國取得決賽圈資格,此後多次在附加賽鎩羽,包括 1994 年不敵阿根廷、1998 年負於伊朗、2002 年遭烏拉圭打敗。
 
2005 年,澳洲千辛萬苦拉攏多個亞洲國家支持,成功「北上」走進亞洲足協大家庭,如願以償。有趣的是,同年還以大洋洲身份參加附加賽,再遇烏拉圭,這次在神奇教練希丁克(Guus Hiddink)領軍之下,爆冷躋身世界盃決賽圈。到了2010 年世界盃,澳洲在亞洲實力超班,順利摘下決賽圈入場券,合計連續四屆入圍,肯定是「改變身份」的成功例子。亞洲盃方面,澳洲四度出戰,2015 年大熱封王,2011 年屈居亞軍。
 
 寧當雞頭不做鳳尾 或許台灣能站上更高的舞臺 

說到這兒,讀者可能會問,台灣有可能轉戰其他大洲嗎?無人能排除這可能性。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曾被迫轉到大洋洲,1978 年至 1990 年世界盃資格賽,就一直以大洋洲區身份出戰。
 
 
直至九十年代,「奧會模式」來臨,台灣參加國際事要以「中華台北」名義出戰,順理成章重返亞洲足協。世事無絕對,筆者忽發奇想,如果台灣再一次「南下」,會否多一些打進大賽決賽圈的機會呢?畢竟,大洋洲的真‧強敵只有一個,就是綿羊比人更多的紐西蘭。而且,2012 年大洋洲國家盃,紐西蘭爆出世紀冷門,竟然不敵名不經傳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最終冠軍更是盛產選美佳麗的法屬玻里尼西亞。
 
 
換句話說,台灣一旦成功「南下」,假以時日也有機會爭奪錦標,從而取代大洋洲參加洲際國家盃,與世界列強如巴西、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日本等對壘,增加實戰經驗,更重要是千載難逢的曝光率,說不定一戰成名,打進世界盃決賽圈的機會也會大幅上升。
 
當然,世界上每件事都有它的難度,留在亞洲的話,資格賽往往第一二輪出局,失去「見識世面」的歷煉。世界原是地球村,參考過其他國家的「轉籍」例子後,台灣真想投奔大洋洲或歐洲,不失為改變自身命運的辦法,深信對台灣整體足運發展,利大於弊。
 

台灣假如加入大洋洲對台灣整體足運發展是利大於弊。(美聯社)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