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本事

EXPO
Iban Ziro
BANG
2020.10.30 Fri
藝術家專訪|依曼日露:我的鏡頭,將會永遠對準原鄉
Location/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於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展出的《靜寂的盛典:原住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視鏡》年度議題展
除了邀請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家參與之外,為了培育桃園在地的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能量
特別透過公開招募,遴選出一位「移居」桃園的原住民族攝影創作者,於北台灣原鄉進行五個月的異地創作並於會館展出他的精彩作品
依曼.日露由宜蘭移居來到桃園市大溪區,透過攝影鏡頭,他化身一位文史工作者
細膩捕捉原鄉部落和族人的生命經歷和人生故事



 

走入「迷園」


「風景雖美,但沒有故事內涵的畫面也不會留在觀者心中。」

泰雅族的依曼日露,是由宜蘭縣大同鄉崙埤部落移居至桃園的。會來到桃園生活,一方面是求學,也是因為他與出身於桃園市復興區拉拉山,也是泰雅族人的太太,組成了美滿的家庭。平日從事運輸工作的依曼,週日時常喜愛帶著家人一同出遊,為了更完美記錄家庭生活的時光,他購入了單眼相機,就這麼開始他攝影創作的旅程。



一開始接觸攝影,依曼說自己相當懵懂,除了請教身邊有在玩攝影的親友,也會透過社群上的攝影社團來與其他同好交流,一步一步增強自己的技巧。問他都拍些什麼?依曼說一開始都是看網路上那裡風景好就去哪拍照,但每個人拍出來的畫面都差不多,那些美景幾乎就像複製貼上一樣,存在每個人的相機記憶卡裡。因此他認為,就算景色再絕美,沒有故事的內涵,也無法真正打動人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練習,依曼開始省思如何讓自己的作品能更有溫度和意義,他發現有一群攝影師很喜歡捕捉原鄉裡的畫面。他才驚覺,自己就是原住民族人,為什麼不能透過攝影瞭解甚至進一步傳承族群的文化呢?於是他停止了跟風追景的拍攝模式,開始把鏡頭對準原鄉的一切。
 

 

此處是「她鄉」


談到進入原鄉攝影創作,依曼提到自己的父母在原民文化保存領域是傑出的老師,在泰雅族文化上,極盡所能奉獻與傳承,他也深深受到影響。一開始都只拍攝風景的依曼,人物拍的最多的應該是自己的家人,但現在要開始拍攝陌生人,要怎麼更細膩的呈現人物故事,就是一大課題。



依曼說自己在做原鄉人文攝影時,都會先以自身在部落的生活經驗去設定,那些畫面是真實存在族人的生活中,與單純只想拍滿是原住民傳統符號,如服裝、歌舞的模樣不同,因為他遇過一些族人對於這種方式很是反感。原住民族文化是口述文化,沒有文字可流傳紀錄。所以在開始拍攝前,依曼總是會花時間與被攝者聊天說話,從他們的生活細節和喜愛興趣中,找出最符合他們人生故事和生命經驗的場景。若是與文化相關的畫面,依曼說他一定要先瞭解這個族群、部落的歷史脈絡,因為他認為只有雙方在文化知識對等狀態下所拍出的畫面,才能真實動人,而不只是流於單純的擺拍。

談到最能激發靈感的事物,依曼說他對部落遷徙的故事,或是部落耆老的經歷都十分有興趣,聽故事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很多靈感和畫面。當然部落小朋友天真的歡聲笑語,也是他想珍藏的畫面。
 

 

尋回「夢所」



本次參與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駐館藝術家計畫,依曼非常開心能有這次機會,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更多人看見。為了配合今年議題展的主題《靜寂的盛典:原住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視鏡》,依曼特地走訪北台灣的原鄉,邀請九位擁有不同性別與職業的原住民族族人,用鏡頭記錄他們的生活和故事。



這次拍攝的主題雖然是性別,但觀者從展品畫面中看見的是被攝者的職業。依曼想強調的是,在傳統的性別印象中,總是用二分法看待很多事情,像是編弓射箭,就只有男人能做,織布編織就是女人的工作。他想透過這九位族人的故事,告訴觀者,拿掉這些性別框架,難道他們的專業和技能有任何不足嗎?難道就因為不符合傳統性別想像,就該遭受社會的嘲諷或束縛嗎?自栩為多數的我們,應該要用更進步更開放的心去看待這個議題。當然在部落中,除了性別以外,也充滿其他歧視,像是道德、信仰、文化,甚至家庭傳承等等,依曼期盼自己能透過攝影創作,討論更多社會議題,讓更多人深入瞭解部落和原住民族文化的現況。



談到未來想挑戰的創作類型,依曼說自己的最愛還是攝影,現在也還在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中,但若是有機會也像試試看紀錄片拍攝,讓更多畫面串聯,或讓被攝者自己說故事給觀者聽。

桃園為台灣西部原住民族移民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樣作為移居這座城市的原住民,依曼在此組建家庭、工作打拼,也因緣際會成為了一位創作者,經由攝影漸漸與自己的族群、家庭還有生長的土地,有了深刻的連結與交集。依曼說每一幅攝影作品中的色彩就是原住民族的文化,而部落則是最重要的構圖,做為紀錄者的他,鏡頭將永遠對準最愛的原鄉。

Relation
相關文章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