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本事

EXPO
Silent Carnival
BANG
2020.04.08 Wed
靜寂的盛典|策展人呂瑋倫專訪
Location/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2020年迎來世紀新局 數位化的思想浪潮 同樣也席捲了當代藝術
今年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邀請了一位90年代出生的年輕策展人「呂瑋倫」
以近年熱議的話題「性別認同」為主題策展
在原住民族部落中,游移在可說與不可說之間的靜寂盛典,就此展開
 

 
 

走入「迷園」

 
在看來爭議性相對高的策展議題中,策展人呂瑋倫說這次的展覽題目,正是他對這個議題的直接感受。


 
「性別觀點在原住民族當代藝術中開始被大量討論,是2010年以後才出現的狀況。」
 
在瑋倫看來,至今這個議題在原住民族當代藝術中,還不能算是『主流』的討論議題。「目前人們對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印象,還是依舊會聯想到土地、族群認同等等的議題。在保守的群體共居氛圍下,無論是同志、出櫃,甚至是打破原本性別分工的思維邏輯,都因為傳統的家庭結構和信仰,讓它談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當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習性和情境,我談的是一個廣泛的情況。」

不過如同一開始說到的,2010年後像是東冬.侯溫,還有一些比較年輕的藝術家,都慢慢現身在這個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舞台。不過他們大多也不會挑明了要碰觸這個議題,因為它的特殊性,有時會遭致比較多議論。
 


回到展覽的題目《靜寂的盛典》,其實想表現的就是藝術作品的呈現如盛事般精彩,不過因為它背後所談論的議題,讓藝術家在處理這個議題時,會猶疑在可說與不可說之間,而造就它的靜寂。
 
「作為展覽的策展人,我當然希望它是一場熱烈的盛典,不過我也知道在社會中,它會是一場靜寂的展演。我認為這個議題相對傳統的論述來說,是相當危險的,不過或許我的身分,在某個程度上能削弱這種危險,因為我並非原住民族人;但同時,或許也會衍生出另外一個聲音,就是我並非族人,憑什麼談論原住民族內部的性別意識。這樣看來,這個展覽如同題目一樣,矛盾和衝突很多。」
 
 

此處是「她鄉」

 
當我們在討論性別意識在原住民族內部和社會中其他族群的差異時,瑋倫認為並不能用「原住民族」四個字就概括完成。因為原住民族在台灣現被正名的共有十六族,而這十六族中,因為部落地域、人文條件和生活結構不同,都各自有不一樣的情境。而每個部落之間又有不一樣的生活條件和習慣。如果再把平埔族群算進來,「原住民族」作為一種分類,只能是一個指認。就像一樣都是泰雅族,宜蘭的泰雅族和苗栗的泰雅族,就可能會有不同;甚至一樣是太魯閣族,南邊與北邊就會有差異。
 
所以瑋倫在觀察不同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並不是將它放在單一族群的脈絡中,因為每個族群、甚至每個部落都有各自的歷史和情境,沒有辦法讓一個藝術家代表整個族群的共同經驗。
 
「因此我會聚焦在藝術家是怎麼處理這個議題的,在透過它處理的方式來揣摩他的背景可能是怎麼樣的,而特別之處就是,每一位藝術家讓我感受到的都不同。」


 
像是我們第二展期邀請的「林介文」,她的部分作品是屬於協力合作式的,聚集織女來和她一起織布,因此在林介文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以女性為主的集體行動。而有些藝術家,她或許來自同一個部落,但是在她的創作過程中,可能大部分偏向獨立製作,或者是反覆的在畫她自己。在這兩種型態裡,我們看到的是個別藝術家對自我生命以及族群生活的態度,而不是特定部落或族群的樣貌。


 
當這個社會的大眾都在討論性別認同時,無論哪一個族群都不可能持續迴避它;當社會中的性別結構,已經不再像三十年前一樣,我們也不可能假裝看不見。所以這個「問題」可能很久以前就存在,但卻是比較新一代的創作者,才開始大量討論的「議題」。
「如果我們把東冬.侯溫和林介文當作是中生代,會發現他們的創作和更前期的藝術家們已經有一些不同。在他們身上,某些以往比較強調男性的、陽剛的集體式的想像,在他們的身上出現瓦解,雖然剛開始還是隱晦的、還是小心翼翼的。再到了某些新生代創作者的身上,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更不同面向的改變,像是第三展期邀請的高旻辰,他在自己的劇作中,一句族語都沒有說、一個原住民族的符號都未曾挪用,他只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新娘不斷的跳舞。但是看著他的作品,竟然瞬間讓我掉回到以前參加部落婚禮的那種感覺,非常強烈。要挪用語言和符號來傳達訊息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了,可是要傳達一個情境,這麼自然的出現在表演者的情緒和他營造的氛圍中,這才是最困難的部分。而這也可以留給我們思考,這樣不再大量出現傳統語言和符號的作品,還是不是原住民當代藝術?」

瑋倫認為,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發展至今,過去曾討論的關鍵論述已大致定調,前輩們的高度使人景仰,然而做為年輕一代的創作者,或許有一些東西,是更貼近自己的世代、自己的生活經驗的,那是新的,不管它符不符合任何人的期待,這種生命型態上的、生活方式上的改變都是事實,而創作者可能是在這樣的經驗裡,找出自己的創作能量。
 
 

尋回「夢所」

原住民族當代藝術的策展史,其實並不算長,作為新一代的策展人,瑋倫說他曾經對某些前輩策展人的作風,感到印象深刻,就像「策展人應該要是最接地氣的人」這種境界,雖然他覺得自己目前並不能達到這句話的標準,也不確定這是否就是最理想的策展方式了,但是他對這樣的態度非常佩服。隨著策展人一職趨向明星化,瑋倫還是認為作為策展人,應該回歸到連結群體、串聯藝術家,並踏實的進行知識生產。


 
「當代藝術」,常給人看不懂的抽象感覺,覺得自己不夠有藝術素養就無法理解。瑋倫則認為,那是因為民眾與當代藝術間的接觸還不夠多,其實「不是看不懂,只是不習慣」。因此,對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能連續兩年辦理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展的決心,他感到非常敬佩和肯定,甚至今年更進一步挑戰性別議題,是十分有勇氣的。

「地方文化會館身兼地方的教育推廣責任,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不斷嘗試在貼近民眾需求和提升藝術展演層次上取得平衡,相當值得讚許,我個人能接下這個策展工作,也感到非常榮幸。」



這次在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的展出,可惜遇到新冠病毒疫情產生了停滯。對主辦方可說是面臨了巨大挑戰。不過瑋倫說或許這正應了展覽題目《靜寂的盛典》,讓這場盛典展出,真正的靜了下來。雖然目前不適合到密閉的展間觀看展出,不過也由於現在是數位化時代,希望能透過無遠弗屆的的網路,用照片、影像,讓更多觀者以不同媒介看見作品和藝術家想傳達的意涵。

最後要特別提到的是,在瑋倫與導覽志工說明展覽時,不斷強調希望觀者可以在觀賞作品的同時反思,因為這些作品並不是答案,更不是要求觀者認同任何一種意識形態,它只是提出一個問題,只是展示出藝術家的生命經驗,希望觀者看見,這個我們一同共存的世界,有著這樣的個體和如此生活歷程的人,與我們並沒有任何分別。



_____EXPOS INFO

《靜寂的盛典》原住民當代藝術中的性別視鏡  

《迷園》議題展-2月18日 至 6月7日
《她鄉》議題展-6月12日 至 9月13日
《夢所》議題展-9月15日 至 12月31日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時間:週二~週日 上午8點~下午5點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休館:每週一
票價:免費參觀,導覽需先行電話預約
電話:03-3895039

Relation
相關文章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