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本事

EXPO
Hayung Batu
BANG
2019.10.08 Tue
藝術家專訪|哈勇.法度:耐心守候、抓準時機,像個獵人一樣創作
Location/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於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展出的《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年度展覽
除了邀請台灣知名原住民族藝術家參與之外,為了培育桃園在地的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能量
特別透過公開招募,遴選出兩位年輕的原住民族藝術家,於展覽駐館創作並展出他們的精彩作品
 
具有泰雅族和布農族血統的哈勇.法度,從小與家人一同上山打獵、下水射魚
作品中也滿是大自然的曼妙景色,說是這片山林滋養了他的藝術能量一點也不為過



藝術家「路徑」

談到開始畫畫的契機,哈勇說是因為看「漫畫」。大約是小學開始,在圖書館翻閱故事書或漫畫時,與大家專注故事情節不同,哈勇更關心繽紛多彩的圖畫,進而他開始模仿故事書、漫畫書中的圖畫,完整畫出第一張圖的時候,他心裡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因為如此,他開始愛上了畫畫,也開始嘗試不同的繪畫方式。當時還是小學生的哈勇,並不瞭解什麼是創作,只知道自己喜歡畫畫,可以隨時隨地都塗寫幾張,但也僅止於依樣畫葫蘆,不懂如何將想像中的畫面呈現在圖畫紙上,直到他遇見了啟蒙老師米路.哈勇。
 

 
國中時加入原住民繪畫班的哈勇,遇見了當時的社團指導老師,桃園在地的原住民族藝術家米路,哈勇說:「老師說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持續練習,不要與別人比較,專注於自己的進步。」,從那時開始,哈勇發現自己對家鄉部落的景象、對與家人共同打獵的回憶,感受最為深刻。往後,他的畫作中,也不斷出現美麗的山林風光。目前已經升上大學一年級的哈勇,談到一路以來在背後支持他的家人,話中滿是感謝,雖然家境並不寬裕,但哈勇的父母非常支持哈勇的創作夢,並告訴他既然決心要投入藝術創作,就不要半途而廢,學會獨立面對這條路上可能會碰到的困境,同樣的哈勇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不負家人的期待,成為出色的藝術家。
 

環境「剝奪」

在這次《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的年度展覽中,哈勇參與的是第二期議題展《剝奪》的展出。參與《剝奪》議題展的兩位藝術家,都談到了天災對土地的剝奪,從小生長在桃園市復興區山區的哈勇,對此深有感觸。小時候跟著阿公上山打獵的他,曾聽阿公說過,以前只要進到山林中就能聽見很多不同動物的叫聲,能以動物叫聲來變別自己到了山中的哪一個區域,生態環境十分豐富。但是現在因為開發因素,想聽見動物叫聲,必須越走越深山,越爬越高才有可能聽見,「過去那美好的環境,跟現在相比的落差非常大,也會讓我思考是不是我們應該正視這個問題。」,哈勇認真的說。而他的感受也反映在自己的畫作上,透過《剝奪》議題展的藝術家前輩作品,也給了哈勇更多對於土地、自然的靈感。
 

 
哈勇在《剝奪》展出的畫作總共有十二幅,其中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山間溪流中的小魚這幅作品。當時創作的靈感,是他有次與父親一起到溪邊獵魚,看見溪流中有許多小魚在清澈的水中穿梭,不斷堅持向上游動的小魚,觸動了哈勇,因而誕生了這件作品。
 

專注「重生」

今年除了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的駐館工作外,哈勇也遠赴屏東參與大型裝置彩繪,過去只是一個人畫畫的他,這次加入了有不同原住民族族群的團隊,並到了另一個城市駐地創作,透過這個新奇的體驗,與來自台灣各地的原住民族藝術家互相交流不同的文化和創作靈感,讓他收穫良多。年輕的哈勇,不覺得自己可以稱為藝術家,因為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學習,他未來會持續創作,追尋老師米路的腳步,從家鄉出發,將自己的作品推廣到更遠的地方。也希望之後可以嘗試商品包裝設計、大型彩繪作品等藝術模式。
 



 
心願是開一家自己的「創作工作室」的哈勇,知道這條路還很長,也絕對不好走,但他有自信,就像他最愛的打獵一樣,專注目標,努力向前,成功就會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