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本事

EXPO
Temu Basaw
BANG
2019.09.20 Fri
藝術家專訪|鐵木.巴紹:傳統與現代不該對立,而是跨越
Location/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兒時似夢非夢的記憶場景,長久的留在鐵木.巴紹腦海中
他相信這是一種牽引,將他拉回部落、走向山林
應活躍在數位時代的八年級生,一心立志復振傳統工藝
如黃藤般堅毅又充滿彈性的鐵木,用新一代原住民的視角,重新定義藝術創作的可能性



 

藝術家「路徑」

來自南投「馬列霸」部落的鐵木,是這次參展藝術家中最年輕的一位,但特別的是,他所展出的作品,卻是最傳統的工藝技法。從小在南投埔里長大的鐵木,談到自己遠在山林深處的部落,話中滿是暖意。「我始終不覺得自己是『都市原住民』,雖然從埔里到馬列霸部落需要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但對我來說這種來回車程就是日常,就算一天要跑個三四趟,我也一點都不覺得麻煩。所以我認為自己跟部落、族人都相當親近。」如此戀家的鐵木,因為考上了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不得不離家北上求學,當時的鐵木對藝術與創作一竅不通,就讀的科系甚至是「電子工程系」,怎麼都想不到未來會如此轉折。



在就讀科大期間,學校請了幾位原住民族講師,前來教授原鄉傳統樂器課程,東冬.侯溫就是在此刻出現在鐵木的生命中。「東冬觸發了我很多感動,更牽引出我想返鄉復振傳統工藝的決心。」鐵木對這位恩師的孺慕之情溢於言表。在大學生活最後一年之際,鐵木突然萌生休學的念頭,對當時攻讀的電子工程,他越感索然無味,覺得自己一分一秒都在浪費,他只想跳上車回到部落,專心投入工藝復振。後來是系上一位教授,多方設法讓鐵木可以申請「泰雅族工藝傳承」的計畫,順利達到畢業門檻。而在畢業之後,鐵木也受到東冬邀請加入「兒路創作藝術工寮」,負責傳統工藝傳承及復振,就此展開他的藝術之路。


 

歲月「剝奪」

加入兒路之後,鐵木開始著手學習傳統工藝,如樂器、歌謠、祭典還有藤編技法等,回到自己出身的馬列霸部落,鐵木首先感受到的是部落的高齡化,因地處偏遠深山,年輕人全都外出求職求學,部落只剩下耆老,與他們年歲共生的藤編技法,也逐漸隨著時間消失。因此鐵木決心走回部落,向耆老學習如何採藤、削藤和編織。



若不是有血脈相連的親緣,藤編技法一般是不外傳的。每一個耆老會的技術也各有不同,有的人會編籃子、有的人擅長網袋製作,要找出願意教授技法的耆老,更要在短時間集大成的學習,簡直是一大難事。幸運的是,剛好有一位耆老是鐵木母系的姻親,因為關係親近,一口就答應鐵木的拜師請求,在一年半學習過程中,老人也會不時與鐵木說起家族的故事,不只是將技法傾囊相授,更強化了鐵木與部落的連結。只是在完成修習工作後不久,那第一位教他編織的耆老就離世了,也讓鐵木深感復振技藝,刻不容緩的緊迫。

 


 

跨越「重生」

談到被稱為藝術家,鐵木羞澀地說自己還是不太習慣,「我覺得自己只能算是一個創作者,因為我的藝術脈絡還不夠深遠。」第一次接觸創作,是源於三年前「兒路」所承接的計劃,當時承辦的同事,幾乎是「半強迫」要求他提出自創作品。鐵木當時對創作根本一竅不通,工作內容也偏向有模有版的實作,不過卻因為這次非自願的任務,開啟了他對創作的無限熱忱。

《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重生議題展,是鐵木的第一次個展,當時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發來邀請時,就是希望他與老師東冬,能以師徒組合一起進行展出。不過在籌備期間,東冬告訴鐵木,要他盡情的自由發揮。這次展間中所陳列的展品,是來自台灣東海岸的數百顆石頭,還有五件藤編裝置作品。鐵木說:「地上鋪就的石頭,代表土地;藤編作品彎曲延伸的姿態,是為了紀念傳授我技法的耆老,象徵他們工作時謙卑彎曲的身體,這是我對他們最濃重的思念。」




關於未來的計劃,鐵木表示自己願意接受任何邀約,也會不斷持續創作,擅長運用自然媒材的他,近來也開始使用較為當代的素材,如打包帶、尼龍繩、鋼筋水泥等等,也想挑戰更多展出模式。鐵木想證明傳統與現代並不是對立,藝術就該不斷跨越,也想告訴與自己一樣,還很年輕的原住民族藝術創作者,「在剛開始接觸創作時,首先感受到的一定是部落的狀態,從這個出發點開始,會發現自己所缺失的部分,試著填補、試著找回自信,就能更強大自我,找到無限的可能性。」



訪談的最後,鐵木與我們聊到,為什麼自己這麼執著「回到部落」,原來是他腦海中一直有一段鮮明的記憶,但這既不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也不是夢境,卻在他成長過程中清晰地牢記著。「當時,我感覺自己睜開眼睛,卻不能移動身體,眼前所見是部落的其中一條街道,那個當下我就像是被誰緊緊抱著,深刻感覺自己就是屬於這塊土地的悸動;接著,畫面一轉,我站起來與部落中其他小朋友一同玩耍,也與父母對話,就是非常自然的場景。」這不知何時出現的記憶,深深影響著鐵木,他也笑說,就算沒有遇見東冬,或許也會有別的契機,讓他回到部落做點什麼,可以說是命中注定吧!



身為年輕藝術家的鐵木,在復振傳統工藝的路途上,習得技法,也學到師法自然的謙卑,他想告訴那些在遠方的耆老,自己將不斷延續前人的路徑,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用創作跨越時空,將記憶中的歸屬感,於當代具現重生。

Relation
相關文章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