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本事

HOME > CELE > It's Getting Hot in HERE
CELE
黃子佼&黃鴻升
BANG
2016.12.06 Tue
潮流文化推手的承先啟後 - 黃子佼&黃鴻升
責任編輯/C@PPP
攝影/陳立偉
B:開始接觸街頭潮流文化的起源?18歲時的自己在做些什麼呢?當時台灣的流行文化環境與現在有什麼明顯的不同?
 
黃子佼:我接觸到潮流的時候其實已經不小了,不像現在資訊這麼發達,那時候沒網路,我是真的到了日本之後逛了街看了雜誌才發覺原來服裝有另外一種選擇,除了成衣除與奢華品牌之外中間有一個是潮牌,那時我27歲。自己18歲的時候其實還處在一個亂穿的階段,也不太在意搭配這件事,那個年代也可以說比較純樸。現在年輕人比較幸福,不管是買啊看啊或者是同儕之間的交流,都很完整,所以我的18歲一點都不潮,那時候流行就是明星穿什麼,我們就跟著穿什麼,而且當時我們看的雜誌也不是潮流雜誌,就是明星藝能誌或動漫雜誌這類的(笑),大家普遍也沒什麼主見,當時台灣也還沒有本土潮牌,且日本還實行鎖國政策,那個年代選擇真的太少了,甚至連運動品牌也還沒那麼潮,那個時候的球鞋,就是單純的專業休閒運動品牌,還沒開始和一些設計師、藝術家合作,選擇太少的情況下導致我們當時也很俗,記得當時我會辛苦存錢去買的牌子就是Esprit,那你也不會說那是潮牌,就是大眾成衣嘛!像是Benetton大家也覺得厲害,看見名人穿我們也存錢買,但某種程度上來看他終究只是成衣,比較沒有藝術感或是設計感,講求實穿、保守,那就是我的18歲。
 
黃鴻升:我的18歲其實非常幸運了,跟佼哥不太一樣的地方,當時剛好是潮流文化最蓬勃引進到台灣的時代,無論美國也好、日本也好,各種次文化都是在那時候開花結果,其實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概念,有佼哥這樣的前輩花了很多錢去推廣(佼哥:也是在賺你們的錢啦!),像是他經營的經典潮店Good Choice,還有很多關於潮流文化的資訊與知識,真的都是因為佼哥的關係才知道的,連去日本要在哪裡逛街,也都是看他的書當作依據。我18歲的時候已經在當藝人了,然後也稍微有能力搜集我喜歡的衣服、鞋子,真的算是非常幸運,還有一件事情就是當時一直在想: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成為BANG的封面人物?哈哈哈哈!當時街頭流行嚴格說起來,個人比較印象深刻的是古著很盛行,還有另外一個能見度很高的品牌,叫W&LT,真的很能代表當時的西門町街頭風格,雖然那不是我會穿的路數,但印象很深刻。我自己18歲時的穿衣風格都偏黑色窄身路線,當時流行的是一些比較寬鬆的嘻哈風格,但因為喜歡龐克,所以我切入潮流文化的角度都是BOUNTY HUNTER、CREAM SODA這類日本龐克的東西。



 
B:佼哥身為長期觀察流行文化的媒體工作者,而小鬼本身就是潮流品牌經營者,對台灣潮流文化的現狀有什麼看法?
 
黃子佼:
我的感受之一是,當時在電視台節目所做的一些事情真的影響到蠻多人,像小鬼剛提到他是因為我才知道奈良美智、APE,然後昨天逛街遇到一位店長也聊到當時APE首次引進台灣的事情,每次我碰到這些人都會覺得抱歉啦!讓大家花了很多錢在買這些公仔,當時的自己只是單純喜歡這些潮物,沒想到開了店之後真的有去影響到一些人,這是最有感觸也最感動的,說到改變呢,這幾年看到台灣本土品牌確實做得很好,不管是名人的帶動或是一些真正在地扎根的設計師,無論北中南都有,我非常非常的佩服他們,因為我自己是個逃兵吧!十年前宣布再也不開店,就是覺得真的蠻累,現在回想當時開店的事情,其實自己都覺得很夢幻,開店大小事都自己來,真的抱持一股熱血就衝了,當然也可能是我當時事業比較低潮,每天都在閒晃啦,哈哈哈哈!(小鬼:佼哥食衣住行大概只差沒有做車子了!),現在看到台灣很多年輕人很堅持,你說有誰特別發大財的嗎?沒有。可是他們對於這一塊的熱情是我這個逃兵做不到的,所以我非常佩服他們,這幾年我在一些比較大的場合,特別是金馬獎、金曲獎這類頒獎典禮,都儘量去穿台灣設計師品牌或是潮牌,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他們做到了當年我不敢圓的夢,我最後還是退到一個資訊分享者的角色,但是實際要像他們那樣做到開店經營創新,這是我覺得這十幾年來我最感動的,同時心底也非常非常羨慕他們,很多台灣設計現在店面都裝潢的很好,無論設計、品質各方面都已經不輸給國外品牌,所以這是我最大的感動和感觸。
 
黃鴻升:佼哥剛說的那些部分,剛好我也是處在這個年代裡面,我也是因為佼哥做了這些起頭的示範之後,開始自己開店、做品牌,其實以前沒有網路做這種東西,所以我們還是得看很多雜誌的,那個時候真的很好玩,所有的雜誌都非常的專注呈現各類街頭次文化的面相,我到現在都還是很懷念,覺得當時是一個盛世,以前不是排隊能買到什麼潮物最厲害,而是你知道哪裡買得到最厲害,現在是在比誰快買到,以前根本不是快不快的問題,是不知道怎麼買的問題,看到雜誌上介紹的日本潮流資訊,就算親身去到日本也還是不得其門而入,有些店開在邊陲地帶,沒有當地人帶路的話,你可能怎樣都無法知道你想去的店在哪裡,現在資訊很發達,像是Google map打上去一下就找到了,卻反而沒有以前那種千辛萬苦找到的成就感!現在對於喜歡的品牌與品牌之間的關聯性或設計師的故事依然很感興趣,從中總能發現有趣的角落。佼哥在他最拼命推廣的時代真的做了很多示範,讓我們後面接續的人知道能夠怎麼做,自己會有一天決定要開始AES這個品牌,也真的是深受佼哥的影響與啓蒙。

黃子佼:沒有啦!我也不敢被你這樣講,呵呵,應該是這樣說,十多年前有很多跟我一樣開店開始引進一些國外特色商品,我比較幸運的是因為我在媒體工作,有媒體的影響力,但其實當時還有很多很厲害的人,只是他們比較不為人知,我可以做節目、上報章雜誌,跟大眾距離沒有這麼遠,當時我們在努力做的是一個推廣,像奈良美智一開始對於台灣來說也是很小眾的,但我們可以慢慢在聯合報看到、可以在民生報看到、可以在時報週刊看到相關介紹,所以我覺得那個時代是我最拚命的時候,就是希望讓小眾能被更多人看見,所以我很慶幸我有機會做別的藝人、別的主持人不敢做的事情,然後當時電視台、出版社也都能認同,這是我覺得我比較幸運的地方。這幾年回歸當一個快樂的客人,想買東西就買,沒有庫存壓力、沒有決策壓力,當時我在經營Good Choice的時候,碰到第一個抉擇就是這件衣服要做幾個Size?每個尺寸又該做幾件?那時候我就開始傻眼了,原來創立品牌這麼痛苦,你以為只要搞設計就可以生產了,還是要面臨很多現實因素,這幾年做客人的角度又開始為這些品牌擔心了,因為現在台灣服裝市場百花齊放,而且其實做的都很好,質料、設計都好,但現在碰到的問題是大家口袋不夠深,那個時候為什麼日本做那麼好?因為當時日本經濟起飛,年輕人真的可以隨手花個兩三萬去買高質感的衣物,都沒在怕的,可是台灣人收入本來就不一樣,甚至還長久持續下滑,這樣的情況下,品牌面對這樣的低迷市場,你要怎麼去挑戰更精良的高成本材料完成你的理念?這是台灣品牌蠻現實的困境,日本在經濟良好的情況下,年輕人願意花錢,所以大家都在進步,料子越用越好,完成度越來越高,所以大家都可以向上提升,可是現在台灣最辛苦的是品牌其實已經在力求突破,可是進來的資金不夠去支撐它完成他的夢想,這是我覺得他們最辛苦的地方,也不能都怪消費者,畢竟整個環境就是沒那麼多薪資,消費者持續在掉,能給的也不多,品牌能給的很多但是獲利不多,進步的幅度跟強盛的國家比起來相對就很緩慢,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
 
黃鴻升:佼哥講的是很現實的那一塊,如果我們的環境要更好,除了持續精進品牌的完成度,像質料跟設計想法的upgrade,現在網路非常迅速,很多技術層面的問題都有實際辦法克服了,但我想表達的是,我們已經身處這麼便利的時代了,但是我們的心態跟觀念是不是能夠去理解那些在酷帥表面之下的街頭文化精神到底是什麼?,每次聊這些都會覺得好像很嚴肅,可是很多新世代的年輕人似乎都不會特別閱讀文字,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聊這些話題,轉化成文字在雜誌上,他們也許不會花心思閱讀,但以影音的形式也許就會比較有興趣。我覺得街頭潮流文化之所以在日本會這麼強勢,那是因為他們非常重視自己的職業,他們在自己的職業上面會延伸出制服或是相關用得到的東西,如果我們一直抱有國外月亮比較圓的心態,那台灣品牌再怎麼進步也沒用,如果消費者能夠從本質出發的話,你才能開始體會台灣品牌的進步,如果大家態度上沒有調整的話真的比較難讓環境更進步,我們還在努力,就像佼哥說他在當客人,但我相信他還是很努力,我們都還是抱有熱情!



 
B:在資訊相對取得容易的時代,給喜愛潮流文化的年輕讀者的建議?
 
黃子佼:我覺得這麼多年來不過是開店或是做一個資訊分享的角色,我都想告訴大家要去找尋自己的樣子,隨波逐流只是一個階段,看看別人穿什麼、明星穿什麼你就穿什麼都可以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最後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樣子,你可能會受到一些壓力,像大家在瘋狂NMD的時候其實我一點興趣都沒有,穿一雙Camper的室內拖我覺得很舒服啊,我覺得我一直以來沒有很在乎這些事情,可是到後來我還是找到自己最喜歡、最適合的,未必是炒賣價最高或最流行的,我覺得這是我一直想要傳遞的觀念,還有再來就是說一定要有更好的知識含量,因為你在做選擇的時候你很容易被左右,所以你多看書多看雜誌,你就會有更多的主見和判斷,因為你越了解這些品牌背後的故事,你就會更珍惜你所擁有的,而不只是被不同的顏色吸引,被行銷與廣告洗腦,你會開始像小鬼喜歡BOUNTY HUNTER、我喜歡APE這樣,不同品牌本來就有不同的中心思想,可是很多人沒有去了解這些之前你容易被主流影響,要去多了解一些潮流的歷史、品牌精神與理念,在將來你做選擇的時候才會更精準,像我剛才講,台灣年輕人口袋已經不夠深了,然後你還在亂買,其實很可惜,你應該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品牌,不管是台灣品牌也好或國外品牌也好,用心的追隨,可能大家的收入沒有辦法去讓你有神農嘗百草的感覺,我們以前花了很多冤枉錢,買來穿穿看之後才發現也許這個版型沒有那麼適合自己,繳了很多學費,那現在的年輕朋友也許沒辦法花那麼多錢去嘗試,但還是可以多做一些文字的涉獵,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之後用力的支持!所以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雜誌,我也還在看BANG,我也不年輕了,但我覺得吸收、累積、再做出判斷比較踏實,當然我覺得BANG做了十幾年真的很有心,現在雜誌確實不好做,可是你還是會得到很多感觸和資訊,我那天在飛機上看11月號的BANG,還是用手機翻拍了很多我有興趣的資訊,還是有收獲,即使我們好像已經夠懂潮流了,但永遠都有不足的地方,當然你也可以說這些資訊網路上也有啊,但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你要有挑選資訊的能力。我始終認為層層把關是很重要的,傳統雜誌社在把關跟嚴選上還是比網站更嚴謹,何況還是一個已經有18年的累積和傳承,我還是會比較信任,網路的媒體是快,但我這種老屁股還是比較喜歡紙媒,所以這也是我對大家的提醒,資訊還是多吸收但自己要去判斷,最後的贏家就是懂得挑選出對自己有用資訊的那個人,而不是你什麼都吸收就對,你要有判斷的能力更重要!
 
黃鴻升:佼哥講得很有道理,很多年輕人習慣看網路報導資訊,大多數感覺比較像是單方面接收別人給你的訊息卻沒有在自己思考判斷,所以佼哥剛說到一個重點,一個18年歷史的雜誌,他絕對不敢拿自己的招牌去開玩笑,所以我覺得從以前到現在從BANG得到的東西都會是很快速也很令人信賴的。還有一件事,我們看雜誌都喜歡看街拍人物,我最早開始接觸就是日本街拍文化在GAP店面外,雜誌喜歡在那裡取材,我年輕時也在那想說有沒有人會找我街拍,結果是完全沒有!哈哈哈!我現在33歲了,我回想這一段,覺得街拍上看到的人有些看起來怪怪的卻好有型,可是為什麼我穿起來就變這麼醜?要了解自己,再去練習穿搭,好品味跟名牌或高昂價格其實不是那麼有關聯的,你看街拍的時候一定是先被照片中的厲害搭配吸引,才會想去了解他身上穿的商品資訊。這就是有趣的地方,真的這麼喜歡一件事情,卻不花心思深入了解的話,不就失去意義了嗎?